亦师亦友,学海同游 | SSSE学术沙龙回顾:谈谈如何做研究

发布人:本站编辑

      为促进学院师生交流,营造浓厚学术氛围,促进思维火花碰撞,2022年11月24日晚,学院举行SSSE学术沙龙,李雄教授、袁婷副书记、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伍朝显助理教授与班委学生骨干等同学们,通过线上会议“云端”交流。

 

图片

 

PART.1

 

“如何做好科研”主题分享

 

       本次学术沙龙邀请到李雄教授与同学们交流,他分享了汪成为院士在钱学森先生指导下开展科研的故事,就如何做好科研分享了经验。李老师谈到,第一,做科研要站在学科的最前沿,结合系统集成的科技实践,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主攻方向。第二,做科研需要养成智能思维,结合中国国情,钱老提出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方向,值得同学们思考。第三,做科研需要培养人文素养,让科技更好服务人类社会及生活。第四,做科研需要具备严谨作风,钱老无论是写信交流,还是科研论文著作写作,都保持严谨的人生态度。通过李雄教授的分享,同学们的感受颇为深刻,领略到钱老的战略谋划精神,明确了今后在科研工作中应扩宽视野、注重实践、严谨作风、不断创新。

 

图片

 

图片

 

PART.2

 

朋辈互助,学海同游

 

       学院各班学习委员介绍了各班级学习科研进展和生活情况。2021级、2020级本科实验班同学初来乍到,转专业以来的课程调整已逐步适应,同学们在本科生导师指导下走进实验室,寻找感兴趣的科研方向,希望能与课题组师兄师姐加强沟通,互相学习,互促进步。高年级研究生同学分享交流了近期科研情况以及遇到问题,针对学弟学妹关注的如何权衡科研和未来升学就业之间的关系,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做好各学期规划,分享了自己的见解。联培同学介绍了联培单位的科研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,分享了联培学习的源动力和使命感。

 

图片

 

图片

2020级硕士班长陈晓慧同学分享交流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伍朝显老师分享了自身的科研经历和人生道路,针对本硕博不同阶段的学业规划及心态调整提出建议,他分享到,博士生在做科研时还要培养自己强大的内心,戒骄戒躁,明确事物发展的“非线性”规律,瞄准学科前沿,厚积薄发;硕士生要积极与导师沟通,兼顾科研项目推进与科研成果产出,结合升学就业计划,规划好短期和长期目标;本科生应在完成课业前提下,勇于尝试,上手去做非常重要,拨开困惑的云雾,寻找个人擅长与热爱之处。

 

PART.3

 

搭建平台,活动展望

 

       团委学术部黄健杰同学介绍了接下来的活动计划,团委将积极组织各类学术讲座、学术沙龙、学术竞赛,激发同学们的科研热情,拓宽同学们提升科研素养的渠道,发挥好师生学术交流的纽带作用,期待更多的同学加入团委,为同学们综合素质的提升搭建平台,为服务学院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。

 

PART.4

 

实验室文明公约

 

       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、科研氛围,构造和谐健康环境,学院制定了《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文明公约》,袁婷副书记向同学们进行解读并征集意见,着重强调了科研工作纪律和消防安全问题,倡导师生共同营造刻苦钻研、相互尊重、团结协作、关爱集体、乐于奉献的集体氛围。

 

       本期学术沙龙在轻松的氛围中热烈地交流,老师和同学们互相分享科研经历,共同探讨学术问题,开拓了科研思路、目标规划与工作方法,取得良好的效果。学院坚持“以学生成长为中心”,进一步丰富具有学院学科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,期待同学们在科研道路上披荆斩棘、成果丰硕!